一、地下停車場出入口設置相關
車庫出入口設置其他要求:
特大、大、中型汽車庫的庫址出入口應設于城市次干道,不應直接與主干道連接。
庫址車輛出入口與城市人行過街天橋、地道、橋梁或隧道等引道口的距離應大于 50m;距離道路交叉口應大于 80m。
汽車庫庫址的車輛出入口,距離城市道路的規劃紅線不應小于 7.5m,并在距出入口邊線內 2m 處作視點的 120°范圍內至邊線外 7.5m 以上不應有遮擋視線障礙物。
常見問題:
1) 車庫出入口開向城市主干道,或不能滿足與城市人行過街天橋、地道、橋梁或隧道等引道口的距離,距離道路交叉口不足 80m。
2) 出入口有視線遮擋,存在安全隱患。
3) 車庫出入口設置在小區內部非隱蔽位置,并對住戶產生較大干擾。
設計指引:
1) 為滿足人車分流的安全需求及利于景觀營造,地下車庫宜盡量靠近小區出入口設置,減少行車道路面積;
2) 如有必要進入小區內部,地下車庫宜與山墻面平行,以減少對居民的干擾,保證景觀空間的完整性。
3) 車庫出入口部應開敞,宜采用低矮的景觀綠化設計,防止視線遮擋;
4) 為弱化一般地庫入口生硬的感覺,地下車庫入口可考慮適當擴大附設人行通道,并用立體綠化進行處理,使這一區域的景觀更為豐富。
5) 地下車庫入口坡道應結合景觀統一設計,確保小區整體景觀效果。
二、地下停車場車行道組織相關
規范依據:
汽車庫內停車方式應排列緊湊、通道短捷、出入迅速、保證安全和與柱網相協調,并應滿足一次進出停車位要求。
常見問題:
車庫內車行道組織迂回,通達各車位不便,停車效率降低。車行道同結構柱網沖突,未能滿足停車位和 行車道的寬度要求。
設計指引:
1) 根據出入口位置確定主車行道。主行車道應清晰明了,行車道主要考慮通達各車位的便捷性。
2) 根據柱網布置確定每組停車數量、次要車行道,并與主車行道按最短路徑自然、平順相接。
3) 車庫中盡量避免盡端式停車位,提高車位的合理性。
4) 停車位盡量在行車道雙向布置,提高車庫的停車效率;
地下停車場主車道
三、車位布置方式相關
設計指引:
1) 根據車庫層數、上下層之間坡道需占比例確定豎向交通連接方式:坡道式或機械式。
2) 根據車庫單層面積、出入口與市政道路的高差、距離確定布置方式。
3) 在用地緊張及一層地下車庫不能滿足停車要求的情況下,盡量采用機械式停車以避免設計雙層地下車庫。但需要注意各地方對機械停車庫車位指標的計算原則的規定。
4) 機械式停車應根據停車設備確定平面柱網尺寸及凈高。設計圖紙中應明確汽車庫內的機械停車位分布,其平面、凈高尺寸及停放方式等應由設備廠家核準確定。
四、地下停車場坡道設計相關
規范依據
1) 汽車庫內坡道可采用直線型、曲線型??梢圆捎脝诬嚨阑螂p車道,其最小凈寬應符合下表的規定。嚴禁將寬的單車道兼作雙車道。
表:坡道最小寬度
2) 汽車庫內當通車道縱向坡度大于 10%時,坡道上、下端均應設緩坡。其直線緩坡段的水平長度不應小于 3.6m,緩坡坡度應為坡道坡度的 1/2。曲線緩坡段的水平長度不應小于 2.4m,曲線的半徑不應小于 20m,緩坡段的中點為坡道原起點或止點。
坡道坡度:
直線坡道: 最大坡度為 15%
曲線坡道: 最大坡度為 12%
橫向坡道: 坡道橫向坡度 5%
常見問題
1) 坡度大于 10%未設置緩坡段。
2) 緩坡段坡度小于或大于坡道坡度的 1/2。
3) 坡道上方凈空高度不足。
設計指引
1) 為減少坡道長度,按汽車庫設計規范設計出入口主坡道的最大坡度、最短距離、緩沖段坡度、距離(分直線與曲線)。
直線坡道: 最大坡度為 15%
曲線坡道: 最大坡度為 12%
橫向坡道: 坡道橫向坡度:5%
2) 坡道式汽車庫,除螺旋坡道式外,均應使其坡道系統在每層樓面上周轉通車道暢通,形成上、下行連續不斷的通路,并應防止上、下行車交叉。
3) 坡道截水溝的設置原則:一般在起坡點,車道頂板封板位置以及坡道進車庫位置設置截水溝,防止室外雨水進入車庫。
4) 車庫坡道上方的凈空高度應做到 2 .2m 以上,考慮實際使用效果,建議做到 2.4m。
深圳市創安順設計有限公司19年專注于停車場設計工程、車庫全景效果圖設計、地坪漆墻面設計、藝術墻設計、停車場全面效果圖設計、停車場車位效果圖設計;在停車場規劃和設計之初即根據停車場現實條件預判后期的運營管理需求,將解決方案融入設計,為您的停車場提供科學合理的最優化規劃設計方案。